80 五彩及粉彩

景德鎮窰是明清時代的御窰廠。所生產的青花瓷、釉裏紅以及釉上彩瓷都是出色的佳品。他們於明代所燒出的釉上彩瓷器稱“五彩”,將紅、黃、藍、綠及紫等五色混在一起,其中以綠色較多。另一種流行的釉上彩彩瓷是在清代才燒製的,稱“粉彩”。“粉彩”承傳“五彩”的技法,成功增配如粉紅色等多種顏色,可以利用 來繪畫色彩繽紛的圖畫。“五彩”自明代以後不再受重視了。
78 釉下彩

景德鎮窰自元代開始,成功燒出一種白釉底色配藍色花紋的青花瓷器。這技法稱“釉下彩”,就是在藍釉色的花紋上再施加一層透明釉,目的在保護器身的裝飾。青花瓷可別叫“釉裏藍”。另一種釉下彩是利用銅元素燒出紅色,這是“釉裏紅”,但陶匠一直以來很難掌握這類紅釉瓷器的製作方法。
76 景德鎮窰

宋代的官窰、定窰、汝窰、耀州窰、鈞窰及磁州窰等著名窰場在元代以後沒落了。位於江西的景德鎮自宋代開始發展迅速。他們承傳定窰的白瓷工藝,並燒出帶有青色或藍色調子的特色產品,稱“青白瓷”或“影青瓷”。元代政府在景德鎮設立“浮梁磁局”,這御窰廠不建於首都的北京,可見景德鎮冒起成為全國陶瓷的核心。
從景德鎮的高嶺山所開探的瓷土,質地潔白,有助燒出純正白瓷。蒙古人認為白色純潔,亦是乳奶的顏色,所以偏好白瓷。
74 磁州窰

位於河北的宋代磁州窰雖然是民間營運的工廠,但在燒釉工藝上非常成功,因為他們發明黑釉或褐釉在白釉底色上繪畫裝飾,開創了中國陶瓷的畫花技術。此外,他們也在器物上把所裝飾的花紋先刻出淺浮雕,然後才上釉。華北的其他窰廠紛紛仿造,形成一個龐大的磁州窰系產地,影響深遠。裝飾的花紋以花鳥最多,甚至將雀鳥的外形簡化,變成花瓣的模樣。
72 鈞窰

位於河南的鈞窰與汝窰一樣,主要燒製藍釉瓷器,但他們最成功的地方是在器物上燒出紫紅色斑。這些斑紋原是偶然製作出來的,由於藍釉藥裏帶有其他化學元素,即滲有雜質,所以燒成的釉色不純正,偏離原有色彩,出現不規則的斑點或大片斑紋。這種工藝情況稱“窰變”,而燒成的釉色叫“窰變釉”。但鈞窰能於藍地上燒出紫紅,好像天空中泛現紅霞,實在是難得的創舉。
79 釉上彩

釉上彩與釉 下彩不同的地方在沒有一層保護紋飾的透明釉。陶匠首先將器胎施上白釉,放入窰內經高溫燒出堅實的器身。然後於白瓷表面用其他顏色的釉藥畫上裝飾,拿到窰爐內再低溫燒,即是經兩次窰火燒成。
77 疊燒

景德鎮的青白瓷是宋元時代民間常用的產品。為迎合大量需求,景德鎮窰發明了一個嶄新的燒瓷方法。唐代開始把每件瓷器裝入以陶製的匣缽內,然後放在窰室去燒。這樣可避免窰火直接燒在瓷器身上,影響效果。不過,以一匣缽配一瓷器的方法,不能提升產量。於是景德鎮窰把多件瓷器放在同一匣缽內,便符合低成本而能增加成品的要求。這種燒窰創舉稱“疊燒”,通常用於燒製瓷碗。由於碗與碗疊在一起,碗的足底不可上 釉,否則會黏貼在下面碗身的中央位置。相對地,這中央位置亦不能有釉。因此在所燒出來的成品,碗的中央見有一圈未施釉的圓環,其他碗身則有青白釉。若出現這缺點,表示這些碗子是品質較次的產品。
75 瓷枕

磁州窰曾製造不少頭枕,以長方形為主,但亦出現花瓣形的特別設計。枕上除畫上花卉外,還有山水及人物,裝飾的題材豐富。同時在一些瓷枕底部印有如“張家造”的店舖名字,表示優質的品牌。這種宣傳的廣告手法是他們首創的。
73 官窰

宋代皇室首創御窰廠。北宋首都在河南開封,而南宋首都則位於浙江的杭州。兩政權均於首都建立專為皇家燒製瓷器的工廠,產品屬於青瓷,不過色調較深,近於灰綠色,同時釉面通常有冰裂紋,這是官窰的特色。官窰器當然品質特高,至今只少量留存下來。
71 汝窰

宋代陶匠除承傳青瓷的傳統工藝外,還創燒藍釉色,尊稱為“天藍”。天藍釉的佳作來自河南的汝窰。產品只獨具晴天的藍色,沒有其他裝飾,深受皇室喜愛。至今遺傳下來的汝窰產品寥寥可數,非常珍貴。